張昕宇 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
  尋找“黑鷹墜落”現場
  “咱們隔壁房間的那個土耳其人,被打死了。”一大早,曾喬跑來說。
  原來就在昨天,同住這家酒店的“鄰居”,一個突厥生意人,不聽勸告,帶著安保隊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剛纔酒店得到消息,他死了。
  來的這些天,我們經歷了不少驚險事兒,但並沒有近距離接觸死亡。現在,就在我們身邊,就有一條人命丟在了這裡。這件事帶來的衝擊感,近且醒目。沉默中,對自己在此的命運,多了一絲擔憂。為那位陌生的朋友默哀。
  曾喬問嚮導,像土耳其商人這樣的外地人,跟本地勢力也沒有什麼瓜葛,為什麼會被打死呢?
  他的回答讓人震驚:“被打死的可能性太多了,可能是別人在試槍,就把他給打死了。在這裡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哪兒,就會有子彈飛過來,然後就有人突然倒在了地上。”
  在索馬裡,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一文不值。甚至不需要其他理由,僅僅就是因為試槍,或者流彈,一條生命就能輕易的消逝。
  震驚之餘,我們還是得整裝待發,繼續出去探尋摩加迪沙。我們的時間不多,我們還有很多要去的地方。
  今天的目的地非常特別,安保隊長給了我們一個驚喜;準確地說,是圓了我的一個夢。
  裝甲車沒有駛向城市深處,而是開往了郊區。走了一段之後,就感覺這段路與往常不一樣。雖然這座城市裡的每一所房子上都有子彈孔,但是這一帶的建築更甚,說千瘡百孔,一點兒不帶抬舉。
  看著那些廢墟,我儘力在腦海裡還原,這些屋子被破壞之前的樣子。它們曾經應該是豪華的、榮光的,可是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瓦礫滿佈;外面破敗不堪,內里雜草叢生,與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為伴。
  或許,這些就是索馬裡的獨特之處和魅力所在吧。它是獨一無二的。
  裝甲車停下,安保隊長率先跳下,指著一個“新鮮玩意兒”讓我們看,並介紹說,這個東西的名字叫“Baby”。
  大伙兒靠攏過去,驚奇地發現,這個叫“寶貝”的家伙,居然是一輛銹跡斑斑的軍用裝甲車!——現在已經被附近的居民用作垃圾箱了。
  安保隊長說:“有10個人死在了這裡面。”聽到這兒,我似乎想起了什麼,扭頭四處看,這裡一共有三個這樣的“垃圾箱”。我知道它們是什麼,雖然其表皮上的“UN”字樣,已經被時間和陽光、風沙給抹掉了——是的,它們是美軍三角洲特種部隊,和聯合國部隊遺留在這裡的輪式裝甲車。索馬裡民兵在當年“摩加迪沙之戰”中繳獲的戰利品。
  彈痕和榴彈炮炸開的窟窿,沒有被歲月洗去,依然深深地烙在它們身上。
  安保隊長繼續介紹著:“這幾輛裝甲車不算什麼,他們還打下過飛機。”他指了指前面的一條路,“當年那些民兵們,拖著美國人的屍體,就是從這條路上走過的。”
  聽到這裡,我確信,是的,沒錯,我現在站著的地方,就是當年“黑鷹墜落”的現場。這條街道,就是鼎鼎有名的“摩加迪沙之戰”的主戰場。怪不得一路走來,這裡沒有完整的建築,門窗已經腐爛光了,牆壁和破洞上,也呈現風化景象。  (原標題:《侶行》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gystd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