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9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9日刊登美國前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撰寫的文章。文章稱,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國內在外交政策上的共識一直支撐著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激進主義行動。但目前這一共識的裂痕正日益擴大,變得無法掩蓋。文章指出,美國正進入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有關美國在世界上應如何做的最緊迫辯論,正在民主、共和兩黨各自內部激烈上演。
  文章稱,在投入和經歷了越南戰爭後,美國民主黨內發生了深刻分化,其中一個派系一直對美國施展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感到懷疑。這一裂痕使美國政策制定變得複雜,但一批立場堅定的共和黨人,幫助維持了對於“使命與接觸”重要性的戰後共識。現在,在共和黨內部的當權派和反對派之間,一條類似的裂痕也在擴大,這將給美國在海外的身份帶來巨大影響。
  文章還稱,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支持龐大的防務開支,支持與國際合作伙伴之間建立強大安保聯繫,支持維護一個開放的貿易體系,這種支持建立在“具有國際主義精神的民主黨人和大多數共和黨人之間非同尋常的長久結盟”之上。這一難得的兩黨結盟,對於全球繁榮和美國在海外的“強烈使命感”起到了很大作用。無論在黨內政策制定過程中,還是在華盛頓的權力走廊,20世紀較早期共和黨人思維中的“孤立主義色彩”幾乎已不見蹤影。
  但文章指出,現在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共和黨的“國際主義共識”崩塌,這些因素包括共和黨的厭戰情緒、對當前軍方總司令的極度不信任、擔心財政放縱、相比更重視國內問題,以及擔憂對外政策糾葛。
  此外,美國現在出現了能量不小的一小派人,他們把茶黨之憤怒、自由派之冷漠和財政鷹派之謹慎這數股有害力量擰成一股強大力量,對美國外交接觸政策的傳統思維提出了質疑。人們在極右勢力和極左勢力那裡都能聽到對軍費開支與軍事承諾的批評之聲。
  文章指出,當發生劃時代的變化時,人們有時很難充分認識到。但有關美國應在海外扮演何種角色的辯論,恰恰表明這樣的變化正在發生。公眾態度的這種根本改變,已影響了美國據以應對一系列眼前挑戰的環境。從克裡米亞危機,到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崛起,美國面臨著多種多樣的挑戰。但也有人呼籲降低防務開支,以及在更宏觀層面,質疑對外政策制定過程中的行政權力。
  文章稱,這一代以及未來諸代美國領導人的挑戰,遠不止於設計出應對具體環境的戰術。它還要求清楚地表述一種有關國際接觸政策的“說服力強、全面”的願景,把美國對外政策激進主義與國內福祉更直接地聯繫起來。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美國的使命和美國的繁榮之間建立更清晰的聯繫。
  文章還指出,美國將對中東和南亞地區負有持久的責任,沒有什麼比逃避這些重要承諾更有害。然而,戰略家和戰略執行者必須在繁重的外交政策議程中抽出時間,擬定一種能把美國活力與創新跟全球潮流聯繫起來的願景。
  文章最後稱,儘管整個中東出現混亂局面,要求華盛頓方面近乎連續不斷地介入,但美國仍必須找到焦點,繼續“重返亞洲”。這不但會為美國提供彌合國內政治分歧的最佳機遇,而且能對21世紀的現實做出回應——21世紀的現實是,創新幾乎從不停歇、對進步的追求永無止盡,而這些都與亞太時代的日益崛起直接相關。  (原標題:美前高官重視亞太時代 吁美國調整方向重返亞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gystd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